转思路攻克发展沉疴 ——水城县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县迈入小康社会
| 招商动态 |2016-05-11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
水城县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确保“决战三年·摆脱贫困”和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用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不竭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抓住了创新,就能强势牵动“牛鼻子”上的绳索。为此,水城县不断强化理论创新的引领作用,坚持把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桥梁、中介和动力,广泛吸取前人及其他地区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水城县的发展动力。不断强化制度创新的保障作用,完善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多方面给予优惠,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文化和制度环境,促进产业、财税、金融、用地等各类要素聚集,有效激发了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不断强化文化创新的促进作用,鼓励和支持民间创新,加强与不同行业、地区的交流合作。
用协调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理念强调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水城县坚持用协调的观念来统筹城乡发展,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化为基础、以生态化为核心、以城镇化为主线,全域规划、统筹发展、区域突破,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发展新格局。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定了《水城县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全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七大农业园区、八大特色产业、九大产业带和“三百产业长廊”建设,着力推进“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在医疗保险、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上同步推进。
用绿色发展理念解决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应该身体力行,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水城县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把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基本出发点,把绿色与农业、绿色与工业、绿色与旅游、绿色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绿色发展试验田。全年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86.7万亩,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9.71%,完成营造林27.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预计达50.05%,全年完成旅游收入9.84亿元。同时按照“做特城镇,做美农村”的思路,坚持生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努力实现民居美与产业强、经济富的有机统一。
用开放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内外联动弱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几百年来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实践证明,封闭和僵化没有出路,开放才是走向繁荣发展的唯一途径。水城县大力实施开放型后发赶超战略,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抢抓全市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黔中经济区及滇中经济区重要机遇,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合作开放平台,在招商引资的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达产、销售每个环节都提供优质的服务。“十二五”时期引进项目284个,实际到位资金904.68亿元。
用共享发展理念解决民生保障不全面问题。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切实令全民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与福利,激发全体人民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勇气与决心,释放全体人民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水城县以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核心,不断改善和保障基本民生,积极推动各项政策向农村大力倾斜。围绕让贫困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钱花、有学上、有医就的“七有”目标,开展精准扶贫,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万余人。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成功打造了13个特色小城镇,打造了院坝、转山、滴水岩等3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城区、景区、库区、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水城县委组织部